2005/01/20

適時叫停,與叫停之後

 
有些書不適合從頭到尾看完。或者,也不需要。比如現在手邊這本「好書太多,時間太少」,我只把它放在床旁邊,每天晚上閱讀的最終要關燈前十分鐘,拿起來隨手翻一篇,當作一天的結尾。

昨天翻到二月二十七號,標題是「適時叫停」(The Clean Plate Book Club)

她正打算看一本新書,這本書作者的第一本自傳性的書她無比喜愛,所以她覺得(希望?)第二本出的小說,一定也會非常精彩。

星 期六我躺在床上讀了一個小時,邊讀邊告訴自己:有些好書剛開始很難進入狀況,我不能辜負麥克布萊德(那本書的作者),一定要耐著性子讀下去。....但是 讀了六十頁,我依然對書中人物產生不了共鳴。讀到第七十頁,我腦海中響起了一句「歌舞線上」的歌詞:「我一點感覺也沒有」

於是我做出一件長大以後才學會的事:我放下書,停止閱讀。

讀到第二十五頁、第五十頁,或是離結尾只差幾章就允許自己放下書本對讀者而言是個重要的里程碑,這就像是經歷了文學的成年禮,在此時刻,你看看你自己,大聲宣布,我長大了,我能自己做決定了。

以前我覺得一定要把書看完。或許因為這本書花了我美金二十元,或許因為有個我相當敬重的朋友把書借我,或許因為這本書當紅....除此之外,我以前常想人家花了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寫了一本書,我最起碼應該花兩個小時看完它。

後來我終於懂得「適時叫停」:不喜歡,我就停止。我也立下一個原則:一本書即使成了暢銷書,或是眾人談話的焦點,只要我沒看完,我就不寫書評,也不在公眾場合發表意見,即使我讀遍了其他人的評論也不例外。

懂得「適時叫停」好處多多。我多出一些時間讀真正喜歡的書,更重要的是,既然不一定非得從頭讀到尾,我就比較趕挑選一些「冷門」的書。

放下這些書之後,隔天太陽照常升起,沒有人考我,也沒有「閱讀警察」站在家門口糾正我,更別說即使少了我,這些書仍舊赫赫有名,也依然高居暢銷書排行榜之上。

---------------------------------------------------
小記之一:為自己讀書

我很喜歡她談到的原則,這一直也是我提醒自己的原則:一本書即使成了暢銷書,或是眾人談話的焦點,只要我沒看完,我就不寫書評,也不在公眾場合發表意見,即使我讀遍了其他人的評論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這個書籍滿天飛,評論也滿天飛的時代。沒看過一本書一點都不可恥,說我不懂也沒什麼。明明不知道,卻直接把別人的話拼湊成自己的意見,斷章取義之後再斷章取義,才是可悲。

小記之二:另一種「適時叫停」

對於談閱讀的書,我也一直保持著某種「適時叫停」。

讀「愛書人」寫的書,有點像在自己孤讀的世界久了,走出來,遇到其他的同路人,彼此依偎一下,知道「原來有人跟我有相同的經歷的」,相似的閱讀經驗讓我們可以彼此取暖。

但是我們不能停在此刻,因為讓人成長的不是不斷反覆同樣的分享,而是取暖之後,轉身回到自己的路上,繼續孤讀。

我終究是個喜歡讀原典的人,我喜歡和別人站在類似的點上,談論事情,也喜歡自己去決定這本書對於我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看別人如何讀,或許安慰了我孤讀時必然的孤獨,卻永遠不會真正滿足我渴望閱讀的本能。

小記之三:在「叫停」之後

這幾天夜裡我都在讀章詒和的「最後的貴族」,最後我做的事情,也正是「適時叫停」。讀這書時當中的歷程,就很像Sara這篇日記當中所描述的心情。努力想要走進書中挖掘出些什麼,卻一直「實在沒有感覺」。於是我叫停。

叫停之後,我問了兩個朋友這個問題:「為什麼最後的貴族好看?」

大概這個問題太乍看太具攻擊性,他們給我的第一個答案都是:「也許你太年輕了吧?」我最討厭別人這樣告訴我,於是我反駁:「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答案,我看《我們仨》時,激動不已。」

他們接著給的第二個答案是:「大概只是不合你胃口。」但這依然是我不接受的答案。不合我胃口,是不合哪個胃口?我不想輕易妥協於籠統的主觀。

這或許是我沒有Sara老練的地方。也許Sara早就老練到可以一語點出不合她胃口在哪裡。而我總是還會給自己和書一點時間,試圖去找出自己跟這本書之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當 我在問「為什麼最後的貴族好看?」這個問題時,並不是在說「我覺得這本書不好看」,而是,「最後的貴族」對我而言並不好讀。而且有著「歷史的隔閡」。我對 她在裡面提到的歷史背景,一無所知,她談的那些人是誰?那個時代是怎樣的時代?全都一片空白。那種空白的隔閡,很叫我驚訝。是只有我有這種空白的隔閡嗎? 還是正是這種空白的隔閡,震醒了那些嘗試翻閱這本書的人?

我慢慢發覺,這好像不是個文學問題,而是個文化問題。文學,我們走進書中談技巧、情感、人物。文化,我們得走出書站在外頭問「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

也許我真正的失誤,是在一開始誤把這本書歸類在一本簡單的個人回憶散文集,我想在當中找證據,快速判斷這本書我到底「喜歡或不喜歡」。錯誤期待或許才是造成了我「實在沒有感覺」的元凶。

我想我會繼續看下去了。在「適時叫停」之後,知道「為何開始」。

不過在那之前,得至少先大略知道那個時代的對岸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喜歡或不喜歡」背後,還會有一些別的東西。這是這次在讀與不讀「最後的貴族」間,又再度體會的事情。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呵呵,是啊!常會有書看了停不下來的情況發生,要是停下來就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再翻開了。
可以讓我從自己的Blog連到這來嗎?

雨漣 提到...

我後來覺得,只要能知道為什麼停不下來,或者為什麼不想翻開,那不管哪一種閱讀,都還是很有樂趣的。:)從你家連過來當然沒有問題。不要因此把心靈小憩拿掉就好,我會哭哭的。呵呵。